​​​​​​​ ​​​​​​​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

立足新课标,体验算法一致性

——小学段数学组教研活动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与运算”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了把新课标落实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2023年10月11日下午,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小学段全体数学教师与古镇一小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小学段会议室,共研、共讨新课标下计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阶段教研课展示:由两位教师围绕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以整数》这一课题进行了同课异构。

第一节课由古镇一小的梁老师执教。梁老师通过分纸、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借助图形表征,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就是计数单位个数运算的算理,在此过程中感悟运算一致性。在关联、对比、辨析中沟通了“细分计数单位” 和“分数乘法的意义”这两种计算方法的本质联系。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图片5.jpg

本节课基于新课标下,先从“细分计数单位〞的角度进行教学,再从分数乘法的意义这个维度让学生体会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也有紧密的联系,最后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讨论,发现两种计算方法也有一致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分数除法运算的一致性。本节课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把不会的新知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图片6.jpg

第二节课由我校小学段翟燕老师执教。翟老师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计算的道理。接着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数形结合、分类等的方式总结出了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均分分数单位”,第二种“把分数单位变小”,同时还沟通了五分之四除以二与五分之四乘二分之一本质上的一致性——它们都是求一份是多少?。再利用“五分之四除以三”这道题让学生继续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各种算法的对比中感悟算理,优化算法。最后回顾旧知识,使学生明白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算法与整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算法其实是一致的。

翟老师本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着“两个一致性”展开的,把这节课分成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先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充分感悟算理,沟通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之间的一致性。接着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利用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意义的一致性进行计算,最后结合新旧知识感受运算的一致性。

第二阶段团队汇报:先由古镇一小的数学团队成员石老师分享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①研究新课标,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把握核心素养。②梳理了教材的关键问题。③纵向联系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联系,感受到除法的意义贯穿始终。④横向对比了各版本教材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⑤在磨课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过程的迭代。

图片11.jpg

接着由我校小学段数学团队的成员张艳华老师详细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构思。把“三个层次”和“两个一致性”融入到了整节课。①利用数形结合感悟算理;②从特殊到一般,理清运算本质的一致性;③从新知到旧知,对比内化打通算理、算法的一致性。④在练习环节也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既丰富了算法的多样性,也再次感受了算法的一致性。

图片12.jpg

教研活动虽接近了尾声,可老师们的热情依旧炙热。其实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无论是昨天还是未来,教师的提升都离不开实践、研究、探索、争鸣、改进,让我们不忘初心,携手共进。




阅读数:10725
文字:本站原创
图片:张瑞潇、陈媛
编排:孟星宇
一审:张瑞潇、潘琳
二审:崔汝坤
三审:崔汝坤
签发:王英
时间:2023-10-13

​​​​​​​

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投诉举报电话:0871-67217083
主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广福路3678号
Copyright© 2006-2018 ysdsj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152号 滇ICP备11003239号 云教ICP备0808003
技术支持:学校信息中心         [ 网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