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云岭萃群英,教研芳菲满春城。3月26日下午,昆明市高中语文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背景下实用性文本教学创新,通过课例展示、多维评课、专题研讨等环节,探索思维型课堂构建路径。全市百余名语文教师共聚一堂,见证思维火花的智慧碰撞。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是语文课堂创新的尝试,更是我校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我校充分利用课堂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努力打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让每一堂课都闪耀着属于世纪金源学校的独特光辉。
蓄力与破茧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进行以及课堂高质量呈现,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齐心协力,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为这次活动助力。
学习是最美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共研的星火,曾无数次点亮语文备课室,一张薄薄的教学设计被反复摩挲,纸张的褶皱里闪烁着宋欣盈老师与教研组的智慧与灵光。无数次被否定与修改的设计见证着宋欣盈老师的成长蜕变,一场场热烈的听课、评课,是教研组教学理念的激烈交锋,在碰撞中不断升华。
寻思维之径:在科学文本中发现逻辑密码
活动伊始,我校宋欣盈老师率先登场,带来《“发现” 与 “创造” 背后的思维方式 —— 必修下第三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一课。宋老师巧妙选取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与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作为双文本素材,创新性打造 “思维可视化” 学习任务群。课堂上,学生们借助 “关键概念图谱”,如抽丝剥茧般梳理科学发现历程;依托 “思维阶梯图”,精准还原研究者突破困境的艰难路径;运用 “跨学科迁移表”,成功勾连不同领域思维方式。在提炼关键字词、筛选整合信息的过程中,“观察”“困惑”“质疑”“实验验证” 等思维要素逐一浮现,学生们以小组协作形式,沉浸式模拟科学家思维过程,顺利实现从信息提取迈向思维建模的能力进阶。
探思维之辨:在人文阐释中解码审美逻辑
昆明海亦丰学校的张晓晨老师紧随其后,带来《审美洞察与数据算法——在探索“木叶”路上的思维对话》一课。张老师以林庚《说 “木叶”》为核心文本,大胆引入 DeepSeek 人工智能对同一主题的论述,巧妙搭建 “人文 — 科技” 双重视域。课堂精心设计三项思维训练:先是 “意象溯源”,引导学生梳理林庚教授考证 “木叶” 的审美逻辑;接着 “数据解构”,深度剖析 AI 论述的算法生成特征;最后 “感受差异”,组织学生从问题来源、分析方式、结论三个维度,深入探究人文学者与人工智能研究思维的差异。精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直观体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审美直觉与数据推演的本质区别,深化对人文思维特质的理解。
明思维之道:在专业对话中凝聚教研共识
评课环节,教研员龚彦丹老师以专业视角,为活动注入一针 “强心剂”。龚老师指出,两堂课亮点纷呈,共同呈现三大创新之处:其一,构建起 “文本 — 思维” 双向互动模型,宋欣盈老师的课例清晰展现 “从文本中抽绎思维方法 — 用思维方法重构文本” 的闭环学习流程;其二,张晓晨老师创设 “人类 —AI” 思维比对维度,为人工智能时代思维教育开辟全新范式;其三,贯通 “实用 — 审美” 思维培养路径,两节课分别从科学实证与人文审美维度发力,完善思维培养体系。同时,龚老师也提出宝贵建议,鼓励课堂教学朝着 “思维发展量表设计”“跨媒介思维训练” 等方向持续深耕,实现培养成效的可视化追踪,为后续教学实践明晰方向。
鈥
教研共生:春城共织锦秀图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场诗意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置身新课程理念与新课标要求的浪潮中,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将持续积蓄力量,秉持以研促教的信念,砥砺奋进。在思维型课堂建构的漫漫长路上,踏歌而行,以智慧为笔、汗水为墨,共绘 “素养为本” 的语文教育崭新图景。
语文教学研讨之路,如百花争艳却又道阻且长。但每一次活动、每一场研讨,皆是 “积跬步至千里” 的沉淀过程。让我们怀揣热忱,在思考与实践中笃定前行,不断点亮思维火花,持续照亮语文课堂,为莘莘学子铺就坚实的语文素养提升之路 。
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投诉举报电话:0871-67217083
主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世纪金源学校 地址:昆明市官渡区广福路3678号
Copyright© 2006-2018 ysdsj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152号 滇ICP备11003239号 云教ICP备0808003
技术支持:学校信息中心 [ 网站管理 ]